团委

【2023三下乡·寻中华之美】看传统民俗在他们的实践中如何“破圈”?

作者:郭史柠  发表时间:2023-08-07  访问次数:

跳钟馗,又称“嬉钟馗”,作为傩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舞蹈。“南派跳钟馗”以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最为繁盛,其源于宋元,盛于明清,衰于近代,但是始终未曾断绝。

古徽州“跳钟馗”中,上朱村的“跳钟馗”于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歙县堨田村和义成村的“跳钟馗”于2017年被列为第五批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9日至6月24日,文传学院“但行好事”团队踏上实践行程,立足于“跳钟馗”这一民间舞蹈活动,对古徽州“跳钟馗”溯源调查,同时进行资料收集与影片拍摄。


一、到达

雨雾蒙蒙中,团队到达安徽省黄山市。伴着点点滴滴的潮湿气息,成员们在古村落走访与考察。捉鬼除妖事,一身是道义。团队采访表演年限近30年的孙胜明爷爷,无数承载历史痕迹的故事,在一字一句中震颤人们的心。


二、探寻

在上朱村村委会,团队与村支书进行交流。村委会大院里,成员们观看“跳钟馗”重要角色的彩排。

雨后初霁,微风阵阵,晴光在树梢悄悄摇晃。一呼一吸间,盈满这隐世古镇的寻常静谧。


三、摹画

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鸟雀在田间欢声高唱“儿童谁不喜端午,要带花花红包肚。雄黄涂脸跳钟馗,髻扎红绳摇玺虎。”团队一大早便出发,对上朱村“跳钟馗”省级非遗传承人袁立(已故)之妻凌娟进行采访。

团队实地考察“吴宅戏园”,其建于1875年,是古徽州四大戏台之一。成员们从村民口中,走进古戏台的生命历史。

“锣鼓响,脚板痒”,午时将至,团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前往堨田村和上朱村,细细记录这相邻村落间“跳钟馗”表演的不同“打开方式”。团队成员郑爽更是表演与调研并行,以“蝙蝠”的身份融入这场盛会。

钟馗表演者口戴长髯,头戴乌纱帽,笸篮垫肚,畚箕挂股,外罩官司袍,手执宝剑,前有蝙蝠引路,后有黄罗伞盖,旁有酒坛侍者,配合锣鼓的鼓点,踏着乡人迎神赛会之傩戏的舞步。


四、守望

滴滴嗒嗒,雨渐霏霏。“跳钟馗”队伍在村落小路中穿行,一旦开“跳”便没有半途停下的规矩。

汗水浸透,雨水打淋,戏服似能拧下半桶水,可表演者们依旧热情高涨,锣鼓依旧在呐喊着独属端午的旋律。

盛会过后,团队开通抖音账号“古徽州跳钟馗”,与徽州区文旅局官方账号“嗨!徽州”发布共创视频,探索短视频时代传统民俗传承的路径。

“铜锤铿锵,恶鬼惊慌。”这一次黄山之旅中,团队成员们看见了穿越时空而来的,代代跳钟馗表演者共同的愿望。热闹之后又归于平静的徽州大地啊,穿过一轮又一轮的熙熙攘攘,一切,来日方长。


(编辑:普悦 审核:梁潇潇 付成栋 上传:郭史柠)


信息栏

地址:宝博体育中国大学生活动中心3楼

邮编:430074

电话:027-67841398

技术支持:比特工场

版权所有:共青团宝博体育中国委员会

最佳分辨率:1440*900

友情链接

中国共青团网

湖北共青团

中国青年网

中青在线

中国大学生在线

扫码关注

宝博体育中国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