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举办《多学科视野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学术讲座
2024-04-29     (阅读:)

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郑凤颖 摄影郑凤颖)4月25日下午,文传学院邀请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晓华教授在文一楼203会议室作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刘宝俊教授主持,文传学院语言学教师、相关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

邓晓华教授讲学

邓晓华教授以研究南岛语族的意义为切入点,分别从多学科角度下南岛语族的起源与形成、历史上南岛语和壮侗语的关系以及南岛语族在建构与解构族群关系和国家认同中的地位、作用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对于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邓晓华教授认为,台湾南岛史前文化是东南亚文化和主体大陆起源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但由于南岛语族研究上存在多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与难度,中外学术交流的缺环尤其是中外学者在华南研究上的隔阂,迄今学者们在南岛语族起源与传播的研究上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和厘清的学术问题。他指出考古学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与传播最重要的实证方法,从早年的有段石锛、印纹陶等代表性因素的钩沉与比较,到“亚洲东南海洋地带”和“亚洲地中海文化圈”区域文化共同体的提出与论证,再到近期南岛语族考古学研究上“科技整合”趋势,都为该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实物依据。

结合遗传学的研究,他认为南岛语族人群起源于中国北部、黄河长江流域、南部及东南部并逐渐向台湾和东南亚扩散。从语言学研究概况看,他指出所有的语言进化都借助谱系树和演化网这两种方法展开研究。关于南岛语族的起源,我们要从南岛语、航海术、定居、驯化动植物、抛光石器、陶器、树皮布、转孔、艺术绘画和祖灵信仰这十个角度来看待。邓晓华教授还通过对比南方汉语方言和南岛语中部分核心词,从核心同源词证据说明壮侗语和南岛语具有发生学关系。

讲座现场

讲座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就“如何看待语言的相似性?”“在缺少一手考古资料的情况下,仅依靠语言学研究如何做学科成果?”“具体的语言对比研究中,原始语该如何处理?”等问题向邓晓华教授请教,邓老师结合讲座内容及自己的研究心得分别进行了解答。

主持人刘宝俊教授表示,邓晓华教授的讲座包括了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内容,有益于启发同学们的心智与思维,在理论与方法上都给我们极大启示,后辈青年学者和学生在今后的研究和学习中,要学会打破学科局限,放大格局,结合多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取得新的成果。